snmoney@gmail.com 发布的文章

开放公网访问

默认情况下,运行SD-webui时,监听的是 127.0.0.1:7860 。

如果需要局域网内共享使用或者映射到公网访问用,在启动脚本上添加命令行参数 --listen , 例如

@echo off

set PYTHON=
set GIT=
set VENV_DIR=
set COMMANDLINE_ARGS= --no-half --medvram --listen
git pull
call webui.bat

需要注意的是,添加此参数后

安装扩展

安装扩展需要注意两点

  • 需要科学上网,绝大多数git的源来自github 会提示拒绝访问安装失败
  • 如添加了上文的 --listen 参数,webui会运行于保护模式提示错误如下文
assert not shared.cmd_opts.disable_extension_access, "extension access disabed because of commandline flags"
AssertionError: extension access disabed because of commandline flags

解决办法是去掉对应参数,运行在本地模式下即可以安装。(此举是保护webui避免在被异地访问用户随意安装和修改插件设置)

给已经下载的训练模型和LORA添加预览图

在对应的目录下

stable-diffusion-webuimodelsStable-diffusion
stable-diffusion-webuimodelsLora
找到对应的模型文件,把预览图保存为同名即可,如果插件界面不显示,可以点刷新。支持 .jpg.png 格式

模型或LORA是否支持改名和中文

支持中文,可以改名。但不建议,改名后,如果直接借鉴引用其他人作品的 prompt 参数,可能因为模型更名了导致失效。建议还是用预览图来增加区分。

申请 new bing 通过了。最初是浅浅的测试了一下按朋友要求想让他给一个相对冷门(互联网上素材较少)的题材写份文案。结果不过尔尔,不是特别满意。

又过了一段时间,用下来又有了一番感悟。
长期焦虑中的我自然不屑于用AI来调戏搞些什么整活话题逗比俏皮话。但作为工作用的话,它确实是个不错甚至高于及格线的智能助手。

搞技术方面的工作无论是运维还是研发,除非刚好身处一个大团队里而且团队中还有技术大牛带着。不然难免遇到许多问题,虽然大部分问题不至于最终导致停滞,但解决问题总是处处卡顿。

以往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呢

  1. 搜索有没有人遇到类似问题 如 stackoverflow.com
  2. 公司内部论坛 或技术论坛 请教。可能要很久才等到响应而且交流过程通常比较缓慢,运气不好可能好几个来回也未必能确定和解决。
  3. QQ或其他通讯软件的对应技术群发文。 几乎不太可能得到有效的帮助,没有太好的交流互助气氛。
  4. 实在不行就得啃文档,翻源码

因此做技术的人总是间歇性迷茫无助长期性孤独焦虑。

自从用了这个AI,感觉身边就有个整合了人类已知(被发表到互联网上的)共享智慧的同伴。很多不算特别复杂的问题可以直接向它咨询。而给到的答复质量一般而言还是不错的。有针对性且直切结果省去了自己慢慢筛选和验证的时间。

有种错觉是身边有个和我同岗的同事能随时交流请教。让孤独的我心里似乎有那么一点点没那么寂寞了。

但是,可能会导致我(这种人)更自闭朋友更少了

路由器退役了,想起还有些旧电影没导出来,试着用 WSL直接转存到win11硬盘上。备忘如下

1. 接上移动硬盘盒

2. 在PowerShell 中把usb 的 linux磁盘加载到 WSL的设备中

记得要以管理员身份运行powershell, 输入 GET-CimInstance -query "SELECT * from Win32_DiskDrive"

PS C:\WINDOWS\system32> GET-CimInstance -query "SELECT * from Win32_DiskDrive"

DeviceID           Capti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artitions Size          Model
--------           -------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--------- ----          -----
\\.\PHYSICALDRIVE1 WD Blue SN570 1TB SSD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1000202273280 WD Blue SN570 1TB SSD
\\.\PHYSICALDRIVE0 CT2000P2SSD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2000396321280 CT2000P2SSD8
\\.\PHYSICALDRIVE2 ATA ST1000LM024 HN-M SCSI Disk Device 4          1000202273280 ATA ST1000LM024 HN-M SCSI Disk Device

此时应列出了设备列表,找到对应的usb磁盘,记住 DeviceID,例如本例是 \\.\PHYSICALDRIVE2

继续在powerShell中执行 wsl --mount <DEVICE> --bare

PS C:\WINDOWS\system32> wsl --mount \\.\PHYSICALDRIVE2 --bare

3. 在 WSL中mount

经过上述步骤,此时在wsl 中会多出一个新的磁盘

添加之前

root@DESKTOP-O5S1G1L:/mnt# lsblk
NAME MAJ:MIN RM  SIZE RO TYPE MOUNTPOINT
sda    8:0    0  256G  0 disk
sdb    8:16   0  256G  0 disk /

之后

root@DESKTOP-O5S1G1L:/dev# lsblk
NAME   MAJ:MIN RM   SIZE RO TYPE MOUNTPOINT
sda      8:0    0   256G  0 disk
sdb      8:16   0   256G  0 disk /
sdc      8:32   0 931.5G  0 disk
├─sdc1   8:33   0   132M  0 part
├─sdc2   8:34   0   132M  0 part
├─sdc3   8:35   0   264M  0 part
└─sdc4   8:36   0   931G  0 part


root@DESKTOP-O5S1G1L:/dev# fdisk -l

...

Disk /dev/sdc: 931.53 GiB, 1000204886016 bytes, 1953525168 sectors
Disk model: ST1000LM024 HN-M
Units: sectors of 1 * 512 = 512 bytes
Sector size (logical/physical): 512 bytes / 4096 bytes
I/O size (minimum/optimal): 4096 bytes / 4096 bytes
Disklabel type: dos
Disk identifier: 0x5387da09

Device     Boot   Start        End    Sectors  Size Id Type
/dev/sdc1          2048     272383     270336  132M 83 Linux
/dev/sdc2        272384     542719     270336  132M 83 Linux
/dev/sdc3        542720    1083391     540672  264M 83 Linux
/dev/sdc4       1083392 1953525167 1952441776  931G 83 Linux

简单加载

cd /mnt/
mkdir mihdd
mount /dev/sdc4 /mnt/mihdd
cd mihdd && ls -l

路由硬盘内的内容已经可以再 wsl中访问,按需进行整理(略)
win11对应的磁盘对应在 /mnt/c ~ f 各个盘符,直接使用 cp 命令即可把路由硬盘上的文件复制到win分区下。

卸载

补个后续的安全卸载硬盘步骤,就是上述步骤反过来,在没有读写任务时
在WSL中卸载磁盘(路径对应上文)

unmount /mnt/mihdd

然后在powershell中卸载硬件

wsl --unmount \\.\PHYSICALDRIVE2

最后在win的右下角usb设备管理中安全弹出 对应的设备。拔线~ 搞定。


参考文

https://learn.microsoft.com/en-us/windows/wsl/wsl2-mount-disk

人不能,至少不可以 …… 放弃学习、好奇心和进步。

眼观各路媒体炒作 ChatGPT 有感。
不是说要努力加油不被淘汰这种,这种是一方面,人天资品赋各有不同能力后天习得多少不能强求。
比较反感的是太多的贩卖焦虑,而且带出一种悲观情绪,学这个没用,当那个没前途,什么都没用。遁入了虚无主义。

放心,AI还会进步,但GPT不会炒作太久的,你看现在还有人提石墨烯吗?还有人提元宇宙吗?

结论:

自媒体真的恶臭